以下是一些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成语:
不孚众望:指不能使众人信服,而不是“不负众望”。
文不加点:形容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而不是写文章不加标点。
不刊之论:指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而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常被误用为“昨日黄花”。
七月流火:指农历七月,天气转凉,不是形容七月天气炎热。
罪不容诛:形容罪行极大,即使杀了也不能抵偿,常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常被误用为“首先”。
危言危行:指的是正直的言行,不是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常被误解为不足以成为教训。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做,常被误用为能力强,没有什么不能做的。
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现常被误用为某样事物很红或很抢手。
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经常被误用为不能使人满意。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常被用来说别人不学习,游手好闲。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耳提面命: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常误用为贬义词。
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经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听者信以为真,常被误认为人多力量大。
鼎力相助:敬词,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
始作俑者: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常误用为褒义词,指某种新制度的开创者。
这些成语的正确使用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和成语的原始含义,避免望文生义或褒贬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