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官方推出的一套使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的系统,其目的是为了标准化普通话的发音,并帮助学习汉语的人掌握汉字发音。汉语拼音方案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1958年2月11日批准,它采用拉丁字母,并用附加符号表示声调,是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
汉语拼音正词法是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普通话语词的规则,又称正字法或写法。汉语拼音正词法最主要的原则是分词连写,就是把语言划分为词,并把多音词的各个音节连写在一起成为一个拼写单位。正词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分词连写规则、人名地名拼写规则、大写规则、标调规则、移行规则、标点符号使用规则等
。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 16159-2012)是在1982年开始草拟,并于1984年10月经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批准发表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试用稿)》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订而成的。该标准规定了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现代汉语的规则,内容包括分词连写规则、人名地名拼写规则、大写规则、标调规则、移行规则、标点符号使用规则等。为了适应特殊的需要,同时规定了一些变通规则。该标准适用于文化教育、编辑出版、中文信息处理及其他方面的汉语拼音拼写
。
汉语拼音正词法的拼写规范及其书写格式的准则,是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词的拼写的基本要点。汉语拼音正词法的制定原则包括:以词为拼写单位,并适当考虑语音、语义等因素,并兼顾词的拼写长度;按语法词类分节规定分词连写规则
。
汉语拼音字母的发音方法涉及到声母和韵母的发音,每个字母或字母组合有特定的发音技巧,如“a”发音时嘴唇自然张大,“b”发音时双唇紧闭然后突然放开等
。